自我知觉很重要,你知道什么,不如你如何思考

如果你不能「不断的与自己错误的直觉做斗争」,那就说明:

【第一层】认知问题

学识、知识、底层/基础 的东西不够,甚至说没有「自我觉察」(想做的事情太多,而时间太少做的太少)。所以导致了无法主动「知觉」。

你的偏好和认知,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行为决策,而行为决策的结果最终也反过来修正主观的偏好和认知。

你没有这个过程,怎么可能会「知觉」?你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入思考,扩大知识面,多实践,才能够让我们意识到错误性,从而让预测趋于客观。

比如:当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,也正是最好的观察自己的时机。最有用的方法还是向自己的内心探寻。过去这段时间里,通过自己觉察,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更多深层次的需求。

这同样是一种「自我觉察」,要学会这种模式并举一反三。

当然,这个也就是「知行合一」的主旨。

【第二层】思维问题

「经历带来感受,感受形成知识,知识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思维」,同样也是一个过程。思维的改变感受来源于经历、阅历。

「在任何思维理解之前,先要有表达;在任何表达之前,先要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」

所以很多行为科学学科,心理学、经济学,讲的东西都很相似,而是否在跨学科之间找到联系,是非常大的乐趣。

同样也考究你的学识、你的认知及你的思变/「证实思想」(justificationism)。

如果你在【第一层】都实现不了,基本上你也不会到【第二层】

【第三层】你猜?

为什么是你猜?当你完成完善了前两层,很多事情(职场/生活)都会豁然开朗,一通百通。

这些都属于我们内化了的「隐性知识」,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、坚持等等行为来构建。

若我们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内,没有知识体系、经验体系的迭代,便会愈发「固执己见」,独立思考也无从谈起。此间增长的偏见,不仅会幻化出一种「世人皆醉我独醒」的错觉,还会消磨掉我们的理智与情感。

我们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时,拓展着自己的边界,不断将自己的知识体系、经验体系交织,智慧也在不断增长。当我们像苏格拉底所说「I know nothing except the fact of my ignorance」的时候,自然而然地从内心升起谦卑,「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」。

佛学中所谓「悲智双运」便是如此。

无论是独立思考,还是 跨界/学科 学习,都是要让我们放下我执,以慈悲和智慧提升自身素质、和谐自他关系。

我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兴趣领域,博采众长是现如今的一个关键技能。用佛教思维来看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;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,这些都是一切事物的共同逻辑模型而已,适当的跨界学习和拓展自身边界是有好处的。

通常,我们总是依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去看待世界,这就是偏见、分别;世界并不只有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。一旦落入偏见,就很难换位思考,而是陷入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陷阱中,忘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已。偏见即是分别,分别就没了慈悲与平等。

如果可以跨越我们自身的边界,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,不仅可以拓展眼界、激发灵感、挖掘潜力、提升能力,还可能探索出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案,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,同时也能培养我们的慈悲心、平等心。

所以保持理性、中性、客观的态度,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研究包括社会、组织/团队、个人等在内的各种问题,是具备独立思考的前提,也是「独立之精神、自由之思想」的基础。

这跟你在哪个国家、哪个组织/团队无关,有关的只有你自己。

这三层很重要,是因为它们决定了我们是否能真正的进步。

如果我们把不正确的东西误以为正确,不论吃再多的盐、读再多的书、获得再高的学位、赚再多的钱,也只能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,而自己还有种「懂很多的错觉」。

什么样的认知、什么样的思维不仅影响个体,还影响群体。

在 2019 年 Berkshire Hathaway 的股东大会后,有记者对 Charlie Munger(查理·芒格)表达了一个困惑:“大会里的很多内容都是常识,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为之疯狂?”

Munger 不假思索地回答:对的,所有的都是常识。不过,当人们用「常识」(commen sense)这个词的时候,他们其实说的是「非常识」(uncommon sense),因为人类的标准状态就是无知和愚蠢」

所以我们需要保持:

  1. 即使知道了,也要告诉自己不一定正确
  2. 接纳自己的无知,保持好奇心
  3. 你知道什么,不如你如何思考

👨‍🌾最后,借用天文物理学家 Neil deGrasse Tyson 说过一段话,值得时常提醒自己 ── “我可以向你保证,决定你生命最重要时刻的,不是你知道些什么,而是你怎么思考。当你遇到从未见过的问题时,你会怎么做?你会不会说「我从来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,然后掉头就走」?还是,「哇!这是我从来都没见过的问题,让我试着解决它。」科学素养不取决于你知道多少,而取决于你的大脑如何思考,如何提问,这能让你去探索外面的知识和信息,以寻求在这个世界里客观真实的东西。


自我知觉很重要,你知道什么,不如你如何思考
http://example.com/2025/02/28/自我知觉很重要,你知道什么,不如你如何思考/
作者
YI MING HUANG
发布于
2025年2月28日
许可协议